蛇亞目

蛇亞目Serpentes)是爬行綱·有鱗目的一個亞目,為無爬蟲類動物,通稱:蛇,有等近義稱呼。其它無足的爬蟲類,如:蚓蜥蛇蜥…等,並不屬於蛇亞目。部分蛇類擁有毒性,能使被其咬擊的生物受傷、疼痛以至死亡。
蛇類都是肉食性動物。目前全球超過 3’000種蛇類,涵蓋體型最短小的細盲蛇科以至最長的蟒科蚺科。為了配合蛇類窄長的身體,成對的內臟(如:)在蛇體呈前後排列,而非左右對襯。
蛇的另一個特徵是顎部能作出廣角度的開合,因此能吞食比自己身型龐大的獵物。目前紀錄中最巨型的蛇類是存活於古新世泰坦巨蟒·化石,長度達 13公尺;目前體型最細小的蛇類是卡拉細盲蛇,長度約只有 10公分。


有鱗目〗【main

真蛇下目

真蛇下目Alethinophidia)是爬蟲綱·蛇亞目下的一個下目,涵蓋:新蛇小目原蛇小目盲蛇科以外所有蛇類都屬於真蛇下目)。真蛇下目有 15個科,擁有 9個亞科 316個屬。

  1. 瘰鱗蛇科瘰鱗蛇
  2. 筒蛇科紅尾筒蛇
  3. 倭管蛇科李奧拿氏倭管蛇
  4. 穴蝰科穴蝰
  5. 蚺科森蚺
  6. 島蚺科島蚺
  7. 游蛇科食卵蛇瘦蛇
  8. 管蛇科紅尾管蛇
  9. 眼鏡蛇科眼鏡王蛇印度眼鏡蛇虎蛇死亡蛇
  10. 美洲閃鱗蛇科美洲閃鱗蛇
  11. 蟒蛇科盾蟒網紋蟒窩瑪蟒
  12. 林蚺科古巴林蚺
  13. 盾尾蛇科紅腹銼尾蛇
  14. 蝰蛇科角蝰
  15. 閃鱗蛇科海南閃鱗蛇

top】【main

盲蛇下目

盲蛇下目Scolecophidia)是最原始的類,身型細小,多藏身於地底,雙眼視力甚差,甚至全盲。很多成員身長不到 15公分,但也有少數種類體型較大。

  1. 異盾盲蛇科異盾盲蛇
  2. 細盲蛇科德州細盲蛇
  3. 盲蛇科盲蛇
  4. 亞洲盲蛇科:Gerrhopilus
  5. 異盲蛇科格氏異盲蛇

top】【main

待整理

鈍頭蛇南蛇王錦蛇
眼鏡蛇雨傘節百步蛇龜殼花

斯文豪氏攀蜥黃口攀蜥呂氏攀蜥
麗紋石龍子
草蜥屬臺灣草蜥翠斑草蜥鹿野草蜥
壁虎

鈍頭蛇

鈍頭蛇黃頷蛇科·鈍頭蛇屬爬行動物,為中、小型蛇類,身長約 60公分,體色為黃橙色,混雜著黑色的小斑點是台灣的特有物種。鈍頭蛇多為夜行性蛇類(卵生),常攀在路旁的樹林、蕨類植物上等候、伺機捕食蝸牛、蛞蝓等軟體動物。鈍頭蛇行動緩慢,受干擾時會擺出攻擊姿勢,但平時性情頗為溫馴。
鈍頭蛇的牙齒結構相當特別,口腔內右側的牙齒比左邊的多,這種牙齒結構方便牠們把蝸牛外殼咬開,這是因為一般蝸牛的外殼呈順時針螺旋狀。約有 1/4種類的蝸牛外殼突變呈逆時針螺旋狀(班卡拉蝸牛)。
臺灣鈍頭蛇頭部後方的黑色斑呈「W」字型花紋、虹膜紅色,是辨認的最好方法。
¶ 蝸牛與鈍頭蛇簡介:駒井氏鈍頭蛇又名阿里山鈍頭蛇(虹膜黃色)、臺灣鈍頭蛇(虹膜紅色)與泰雅鈍頭蛇(虹膜黃色)
https://youtu.be/e-IrJQoLdWg (2014/09/09)
¶ 於 2014年發現未命名的新亞種 − 於 2015年發表為泰雅鈍頭蛇(虹膜黃色)
https://pansci.asia/archives/78287 (2015/04/12)

¶ 當鈍頭蛇遇上左旋班卡拉蝸牛!
https://youtu.be/QYBYv1sc6UM?t=1777 (2014/10/28)
班卡拉蝸牛又名「班卡拉左旋蝸牛」,台灣特有種,殼形為球形圓錐狀,殼中型,殼高約 1.3~1.9公分,殼徑約 1.9~2.5公分,體螺層約 6層。本種為左旋殼,殼表有黃褐色光亮的殼皮。本亞種分布於臺灣本島南部、北部以及東部地區。
http://landsnail.biodiv.tw/pages/433
泰雅鈍頭蛇:虹膜黃色、黑色體斑與鱗脊較疏,分布於本島北部的中、低海拔。
台灣鈍頭蛇:虹膜紅色、具黑色體斑無鱗脊,分布於本島北部的中海拔地區。
駒井氏鈍頭蛇(阿里山鈍頭蛇):虹膜黃色、具黑色體斑與鱗脊,分布於本島北部中、南部的中、低海拔。

top】【main

南蛇

¶ 南蛇為愛而戰
https://youtu.be/dGtJiKBa1m8 (2020/04/15)

南蛇為黃頷蛇科·鼠蛇屬蛇亞目·游蛇科下的一個蛇,一般以田野間的鼠隻為食。)
¶ 南蛇無毒、很兇
https://youtu.be/lS4_oYasurI (不詳)
¶ 臺灣常見的家蛇
https://e-info.org.tw/node/102924 (2014/10/28)


top】【main

王錦蛇

王錦蛇黃頷蛇科·錦蛇屬為臺灣原生種。王錦蛇無毒、主食為鳥卵、鼠類和其他蛇類,也吃五步蛇(毒蛇)…等。王錦蛇對蛇毒有一定的免疫力。王錦蛇個體較大,性活潑、兇猛,行動敏捷,是無毒蛇中攻擊性較強的種類。遇到驚嚇時會從肛門腺分泌出帶有臭味的液體來嚇跑敵人,故又名臭青母(臭青公)。
¶ 介紹王錦蛇
https://youtu.be/6sksaedeRGc  (2016/02/22)

¶ 臭青公吞老鼠
https://youtu.be/jwwQkpgqluY (2013/10/06)

top】【main

眼鏡蛇

眼鏡蛇屬目前約有 20多個已確認物種,成員體型矯健,多數身長能達 1.8公尺(6)或以上,頸部與身體花紋變異很大,一般頸部有單眼紋或雙眼紋,有的沒有花紋。
眼鏡蛇屬最明顯的特徵是其能擴張的頸部。當遇敵時,眼鏡蛇會張大頸部,舉起身體的前半部並低吼,這能使蛇看上去比實際的體型要大。眼鏡蛇又名「飯匙嗆」受到驚嚇時會昂起頭來,將頭變成扁平狀。眼鏡蛇愛吃蛙類,通常不會主動攻擊人。
眼鏡蛇有毒性極強的神經毒。根據台灣五種最常咬人的毒蛇記錄中,此蛇占第 4位;救致人於死的觀點言,則佔第 3位。眼鏡蛇噴毒的目標主要是敵人的眼睛,當蛇壓縮毒液囊時,毒液會透過毒牙頂端上方的小洞噴射出去,毒液對皮膚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射中眼部則會引致刺痛,若處理不當則導致失明。
※ 特徵:遇到敵人時頸部擴展,背面呈具黑點之白色帶狀斑紋有如眼鏡,且會有噴氣聲。

¶ 關於「飯匙嗆」
https://youtu.be/Xd8T7qadBD8 (2019/09/04)

top】【main

雨傘節

雨傘節在各地的名稱不同,又名金錢白花蛇、金錢蛇、寸白蛇、過基甲、過基峽、簸箕甲、手巾蛇、銀甲帶、銀腳帶、銀包鐵、銀蛇、花扇柄(客家話)、雨傘柄(潮州話)、小白藥蛇等。英文俗稱其為中國環蛇或台灣環蛇。
雨傘節是台灣毒蛇中毒性最強的。台灣的雨傘節全身有黑白相間的條紋。通常雨傘節總是溫馴的,即使稍微逗弄它一番也不會攻擊人或想咬人。
雨傘節的毒液屬於神經毒。根據台灣毒蛇咬人的記錄,此蛇排為第 3位。不過若就死亡率論,本蛇排第 2位。依照舊記錄,約佔總死亡數的百分之十八。

¶ 雨傘節補食麗紋石龍子
https://youtu.be/MIC-bShACSA (2018/11/08)

top】【main

百步蛇

¶ 百步蛇傳說
https://youtu.be/mbxurCyvoUg (2013/07/11)

百步蛇為尖吻蝮屬學名Deinagkistrodon)是蛇亞目·蝮蛇科·蝮亞科下的一個有毒·單型,屬下只有百步蛇D. acutus)一種,為排毒量大,攻擊性強,毒性亦較強的大型蛇類,又名尖吻蝮
百步蛇俗名甚多,又稱白花蛇百花蛇五步蛇七步蛇蘄蛇山谷虌中華蝮…等,中醫《開寶本草》命其名為勝褰鼻蛇,是亞熱帶地區內相當著名的蛇種,尤其在華南一帶更是自古已備受重視的蛇類,為台灣六大毒蛇之一。
¶ 了解更多關於常見毒蛇
https://youtu.be/ZCepAro0kQo (2019/03/14)


top】【main

龜殼花

龜殼花,又名原矛頭蝮蝰科·原矛頭蝮屬爬行動物,俗名烙鐵頭筍殼斑等老鼠蛇惡烏子等,是台灣六大毒蛇之一。龜殼花背部通常為黃褐色或棕褐色,上有不規則的黑色斑塊,斑塊形狀似龜殼花紋,故名龜殼花。
龜殼花常棲息於海拔 82~2200公尺的丘陵及山區、棲於竹林、灌叢、溪邊、茶山、耕地以及常到住宅周圍如草叢、垃圾堆、柴草石縫和落葉堆裡。
¶ 台灣藍鵲吃龜殼花
https://youtu.be/mYXog8oqRxU (2016/05/01)

¶ 龜殼花愛老鼠
https://youtu.be/hXgZ57ad78s (2012/03/19)

top】【main

壁虎

¶ 壁虎如何抵抗地心引力
https://youtu.be/YeSuQm7KfaE (2015/03/30)
¶ The feet of a gecko
https://youtu.be/gzm7yD-JuyM (2011/05/30) 
瘤尾守宮交配生蛋
https://youtu.be/Qsqe76Dhcjc (2020/09/25)
¶ 壁虎的叫聲
https://youtu.be/ZFCkKfU8k0Y (2020/04/05)

中國壁虎Gekko chinensis;house lizard/gecko)為有鱗目·壁虎亞目·壁虎科Gekkonidae)·壁虎屬的一種爬行動物,分布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華南沿岸地區,多見於亞熱帶以及棲息於野外或建築物的縫隙內,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壁虎科之下有 1個亞科 61屬,超過 950個物種。中國壁虎又稱守宮、簷龍、簷蛇、蠍虎子、四腳蛇,是中小型的蜥蜴體長約 4~40公分,常見於簷篷、牆角。大部分壁虎(約75%)是黃昏或夜行性,喜活動於攝氏 11度以上的環境,主食蚊、蠅和蛾類,稱得上益蟲,但是壁虎的體粉有微毒。雄壁虎的叫聲擾人清夢;壁虎捕食飛蟲時,也常在牆角甚或在牆壁上,留下許多不易清除的糞粒。壁虎的腳上並沒有黏著劑、爪子或吸盤,但是他們可以豪不費力地在牆壁和天花板上。
¶ 如何看待壁虎
https://youtu.be/RkTbhVI360g (2020/06/26)
¶ Gecko Feet has millions of hairs called 『setae』
https://youtu.be/uhfXbSSrabw (2016/08/22)
¶ 仿生材料(Biomimetic Materials)
https://youtu.be/tss8zYFiodQ (2018/01/15)
¶ How To Stick To Space Objects 
https://youtu.be/neSyZDs79tE (2015/08/14)


top】【main

斯文豪氏攀蜥

¶ 斯文豪氏攀蜥簡介
https://youtu.be/CorEkBzI4Wo (2019/11/15)

斯文豪氏攀蜥學名Diploderma swinhonis)為爬行綱·有鱗目·飛蜥科·龍蜥屬下的物種,又稱:台灣龍蜥、台灣攀蜥、箕作氏攀蜥,俗稱:竹虎山狗大,僅分布於台灣(包含本島、蘭嶼綠島琉球嶼),也是臺灣所有攀蜥當中體型最大的,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 1’500公尺以下山區。斯文豪氏攀蜥體長 8~25公分,最大可達 31公分。體色會因個體而有所差異,大多是以褐色或黃褐色為主,並會隨環境做出小幅度的改變,體側各有一條由菱斑連貫形成的黃色(或黃綠色)縱帶(雌性較黯淡且不明顯)。斯文豪氏攀蜥多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4~9月為主要活動季節,其餘時間進行冬眠。
斯文豪氏攀木蜥
https://youtu.be/hlpW4GBGuGI
2013/08/26


top】【main

黃口攀蜥

¶ 黃口攀蜥的口腔與舌頭
https://youtu.be/BuRW-4Ext4U (2011/08/21)

黃口攀蜥學名Diploderma polygonatum xanthostomum)為爬行綱·有鱗目·飛蜥科鬣蜥科·龍蜥屬·琉球龍蜥台灣特有亞種,又稱:琉球龍蜥台北亞種,俗名:肚定(台語)、竹虎,為台灣特有亞種。黃口攀蜥的口內側、舌頭為黃色,體長小於 23公分,為台灣爬行動物·鬣蜥亞目·飛蜥科最小的攀蜥。黃口攀蜥體色多變,體背以褐色及綠色為主,體側有由菱斑連貫之黃綠色縱帶,體色會隨所處環境改變。雄性體型較大,喉部有較明顯之橘黃色斑塊及鬛鱗。黃口攀蜥外型與斯文豪氏攀蜥十分類似,但是黃口攀蜥口腔與舌頭為黃色。黃口攀蜥的食物為昆蟲及一些小型無脊椎動物,生殖期以夏天為主,一窩可產 46顆卵,孵化時間約 4060天。黃口攀蜥的尾巴不會自割棲地分布於台灣中部以北、海拔 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 
黃口攀蜥對決
https://youtu.be/qCmJfkgkBaw 2010/05/22


top】【main

呂氏攀蜥

呂氏攀蜥(學名:Diploderma luei)為爬行綱·有鱗目·龍蜥屬Diploderma,又稱:呂氏龍蜥、俗名肚定(台語), 為台灣特有種動物,農委會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野生動物。行政院農委會於 2008年 7月 2日公告修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呂氏攀蜥便是新增名單之一,為台灣最晚發現的攀木蜥蜴物種。呂氏攀蜥體長可達10公分,全長最大約27公分。體色以綠色為主,口腔外緣呈微黃色,尾巴中後段呈紅褐色。成蜥頭部兩側有一由吻端開始,橫過眼睛之黑帶,樹棲日行性,主食為昆蟲或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呂氏攀蜥出沒於樹林邊緣,可以上午觀察到在森林邊緣空曠處活動。卵生,每次可產卵 4~6枚。尾部不會自割。呂氏攀蜥生活於臺灣本島東部 1100~1800公尺的中海拔山區,目前只有宜蘭南澳、三星及花蓮…等地有發現紀錄。
§ https://youtu.be/BPWigAU9Wec (2016/08/29)


top】【main

麗紋石龍子

¶ 於台東長濱鄉麗紋石龍子
https://youtu.be/WhoGhZKMBmM (2018/06/27)
¶ 於烏來褔山的麗紋石龍子
https://youtu.be/2p4uiiH31So (2021/03/01)

麗紋石龍子學名Plestiodon elegans)為爬行綱·有鱗目·石龍子科·石龍子屬爬行動物,又稱:藍尾四腳蛇、藍尾石龍子。分布於釣魚台列嶼琉球群島臺灣中國大陸·華北華南,以及越南麗紋石龍子的模式產地在中國大陸上海寧波,以及臺灣本島澎湖群島
麗紋石龍子全身鱗片光滑、體長可達 9公分,幼體藍色的尾部和背部的 5條金色縱紋是其顯著的特徵,這 2個特徵會於成長過程中逐漸消失;成體背部為褐色或灰褐色,體側有紅暗色斑紋,腹部為灰白色,後腿外側近股部有不規則排列的大形鱗片。
麗紋石龍子日行性,以昆蟲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常棲息於山區路旁草、石縫、樹林下溪邊亂石堆雜草中。分佈於海拔 1001830米範圍。一年可生二次以上,每次可產 48個蛋。冬眠期為 11月~翌年 2月;生殖活動期為 310月。


top】【main

草蜥屬

臺灣草蜥翠斑草蜥鹿野草蜥

草蜥屬(學名:Takydromus)是蜥蜴科的一屬蜥蜴


top】【main

臺灣草蜥

¶ 臺灣草蜥
https://youtu.be/ehV632oq7SY (2021/06/15)
¶ 臺灣草蜥吞蟋蟀
https://youtu.be/fd7CZwI-MsU (2016/01/08)

臺灣草蜥學名Takydromus formosanus)為爬行綱·有鱗目·正蜥科·草蜥屬爬行動物,又稱:台灣蛇舅母、舅母蛇、狗母索,是台灣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台灣本島北至苗栗縣南莊南至屏東縣來義,海拔低於 1’500公尺的地區,常見於次生林林緣草地或草原地區以及活動於草叢或灌叢中。臺灣草蜥體型修長體長可達 5公分,尾巴最長可達軀幹體長的 3倍,尾巴有維持平衡和纏繞的功用,不會出現自斷尾巴的現象。台灣草蜥的幼蜥頭部和背部的體色皆呈褐色,成體體側不具噴點狀色塊。具有 16列尾鱗。在體色上,雌雄個體不具有顯著的差異。台灣草蜥在台灣有兩個較為相近的亞種:翠斑草蜥鹿野草蜥。翠斑草蜥(Takydromus viridipunctatus)分布於台灣北部一帶,而鹿野草蜥(Takydromus luyeanus)則分布在台灣東部一帶;兩個亞種體側皆具有黃色或者是綠色的噴點狀斑。


top】【main

翠斑草蜥

¶ 翠斑草蜥的本事
https://youtu.be/wgY5tnssRog (2020/04/30)

翠斑草蜥學名Takydromus viridipunctatus)為爬行綱·有鱗目·蜥蜴科(正蜥科)草蜥屬的一種分布於台灣島北部地區的爬行動物。本種原被視為台灣草蜥Takydromus formosanus)北部種群。2008年台灣學者林思民和呂光洋根據粒線體·DNA序列證據及形態特徵,從台灣草蜥分出 2個隱存種,本種為其中之一。模式產地宜蘭縣·蘇澳鎮
翠斑草蜥獵食蚱蜢
https://youtu.be/UdvKNAs0HVU
2013/08/25


top】【main

鹿野草蜥

鹿野草蜥學名Takydromus luyeanus)屬於爬行綱·有鱗目·蜥蜴科(正蜥科)草蜥屬的一種爬行動物,原被視為台灣草蜥Takydromus formosanus)。2008年台灣學者林思民和呂光洋根據粒線體·DNA序列證據及形態特徵,從台灣草蜥分出 2個隱存種,本種為其中之一。模式產地台東縣·鹿野鄉
鹿野草蜥
https://youtu.be/NHbPS1RLwCc
2014/09/18


top】【ma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