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的臺灣原住民、臺灣南島語言、原住民族群、
平埔族群、臺灣客家族群、閩南民系、
臺灣未識別民族、
臺灣本島在 17世紀中葉以前,臺灣原住民族一直居於主體地位;隨著漢族不斷從中國本土·移入與墾殖、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臺灣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治時期、日治時期等多次政權遞轉。最近一次遞轉為 1945年 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自 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 臺灣人類的源起
https://youtu.be/P9BmoqoByHQ (2019/11/04)
§ 陳耀昌(1949~)談臺灣的「島嶼 DNA」
https://youtu.be/8vX7IStdaG8 (2016/10/23)
◎ 陳耀昌(1949~),臺灣著名的血液疾病專家,於 1983年完成台灣第一例的骨髓移植治療。
◎ 陳第(1541/04/10~1617/04/28),字季立,號一齋,福建·連江人,明朝·儒生、音韻學家、藏書家。陳第貢獻致力於音韻學探討,指出字音會隨著時地差異,糾正自宋朝·朱熹以來錯誤的叶音觀念。曾隨名將沈有容至台灣,著有《東番記》一書,被視為研究台灣原住民的重要文獻之一。
臺灣的地質、臺灣的歷史、臺灣的文化、民俗、語言、
【main】
考古學的臺灣原住民
於 2013年國立臺灣博物館將左鎮人樣本送檢,經放射性碳定年法檢驗後,推翻了「左鎮人是臺灣最早的人骨化石是距今 20’000~30’000年」的看法。
左鎮人是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現代人(智人種),其年代測定距今約 3000年。目前認為具有直立人特徵的澎湖原人(生存年代距今約 450’000~190’000年前的更新世中期)才是臺灣最古老的人類化石。
至於大坌坑文化是台灣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中最早的一層,名稱來自大坌坑遺址。該文化的分布地區,包括東南沿海大陸和附近島嶼一帶。從各遺址或研究所得的推測年代不一,大致上距今約 7’000~5’000年。
註:考古學者運用人骨鑑定新技術(放射性碳定年法)大翻案,突破重重迷霧,追尋可靠證據,再度定位了台灣最早的先民,他們不是「左鎮人」,那麼到底是誰?
§ https://youtu.be/THK5rgzaO8o (2017/01/08)
原住民族群
原住民各族特色、
原住民歌曲、原住民舞蹈、原住民習俗、
「原住民」的英文應該翻譯為「indigene」或「aborigine」頗具爭議性。因為 aboriginal 是指原始居住的人,他們昔時未受外來文明影響或該部落完全不接受任何當時外來文明的東西;臺灣的原住民(約 520’000人,占人口數的 2%),都已漢化或西化,應以「indigenous」來稱之較正確。
註 ㄧ:aborigine 指原始居民或土著民族。
註 二:indigene 指原住民或土生土長的當地人。
§ 臺灣原住民:移動的史書
https://youtu.be/AteZVc7HR94 (2018/04/19)
§ 臺灣原住民:祖靈我族
https://youtu.be/AfLQ-567jG0 (2017)
§ 台灣之美
https://youtu.be/kloT23mAHrg (2018/01/24)
濃縮的 3分鐘精華短片,取材自齊柏林導演所拍攝的『看見台灣』
臺灣原住民(於 2014年之前)共 14族,於 2014/06/26,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 通過為台灣原住民族的第 15族、第 16族。(現在台灣原住民族已有 16族)
§ 16族禮讚
https://youtu.be/dB3N23ve0Ps (2016/03/07)
§ 原住民的歌舞簡介
https://youtu.be/D66OrLs-toQ (2013/11/04)
§ 原住民圖騰
https://youtu.be/gwDxa3p-woE (2014/07/01)
原住民族各族特色
- 排灣族
https://youtu.be/aI1dCMjVw2I (2014/09/15) - 阿美族
- 毛利人與阿美族文化交流
https://youtu.be/P30aIpAvdK0 (2019/08/03) - 布農族
https://youtu.be/sleObTNJkag (2012/08/19) - 山中月影
https://youtu.be/BMidIL1WqXQ (2016/01/16) - 泰雅族
- 最後通電的部落
https://youtu.be/GwGyhEXdGIw(2020/03/28)
原住民歌曲
- 最真誠的天籟之聲:原聲童聲合唱團
§ 發掘天籟之音
https://youtu.be/UfXYRPFE_u0 (2019/04/16)
§ 再溫天籟之音
https://youtu.be/xuypFnEm8WQ (2021/02/04)
§ 16族 50人大合唱:手牽手
https://youtu.be/zBzBL1t6RC4 (2021/06/24)
§ 原民兒少合唱團
https://youtu.be/WOZugBv3THg (2019/05/26)
§ 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
https://youtu.be/KPgXSHpyEL4 (2016/09/06) - 中華同舟共濟服務社(C.S.V.A)向抗疫(nCoV-19)英雄們致敬。
這個鼓舞人心的《You Raise Me Up》版本是由臺灣新竹縣五峰鄉桃山國小學生們以英語獻唱、高雄市桃源區興中國小以布農族語及拉阿魯哇族語獻唱,結合新北市淡水區中泰國小吹奏薩克斯風,與紐約名小提琴家廖姵珳聯手合作,共同獻上最真誠的天籟之聲。
§ https://youtu.be/gXAix_lH4Z8 (2020/08/31)
原住民舞蹈
- 布農族原聲天籟 拍手歌
- https://youtu.be/hrU7o9Ttd7w (2017/05/21)
- https://youtu.be/jkKfzI2VKoM (2014/10/29)
- 祭戰神
- https://youtu.be/gQKEVzKfRIQ (2016/04/06)
原住民習俗
原住民習俗
原住民作物
§ 花蓮·卓溪鄉·布農山村:布農族的農耕與飲食文化
https://youtu.be/V4dV–tfKOY (2019/11/28)
平埔族群
凱達格蘭文化館、
平埔族群(Taiwanese Plains Indigenous Peoples),之前稱之平埔族,是對台灣原住民族分類管理所使用的稱呼,對應的另一稱呼為高山族。平埔族群往昔在荷蘭、西班牙統治時稱為「土著」;清領時期,則大多稱為化番、熟番。自中華民國政府時期起平埔族後代大多已喪失族群意識,且不獲官方認定為原住民族;後來臺灣族群研究興起,這些平埔族群的歷史才開始受到主流社會的關注。賽夏族及邵族也曾一度被歸為平埔族群,可見「平埔族」、「熟番」、「化番」及「生番」等…分類,皆為外來政權依統治方便,未依原住民族自我認同所做的分類,造成當代的平埔正名與平埔正名運動。於 2006年 7月 6日「台南縣西拉雅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正式運作,並召開首次委員會議,開啟平埔族正名運動,較具有成果的是西拉雅族,西拉雅族在台南市為市定原住民族。
自 1931年起,學者對於平埔族群的分類,有新的不同看法。主要依臺灣南島語言再細分成「北臺灣南島語族」、「中臺灣南島語族」、「南臺灣南島語族」以及「東臺灣南島語族」,涵蓋多個語群。
#)參考:南島語系語言分類系譜。
凱達格蘭文化館
平埔族群的平埔一詞代表「平原地區」之意。居住在平原地區的平埔族群(如左圖各族)大多已經漢化,而以「平埔族群」一詞稱呼。因此原住民族群分類的重點放在「高山族群」上;以前賽夏族及邵族也曾一度被歸為平埔族群。
§ 平埔族第一次大遷徙
https://youtu.be/5FMzT1LrXv8 (2014/08/03)3’52”
§ 平埔先民
https://youtu.be/pZ-0csbx-lo (2016/03/21)48’00”
凱達格蘭人是平埔族群的一支,為臺北地區早期的平地原住民,也是 400多年前已經居住於台灣北部地區的原住民之一,北投曾是凱達格蘭人的族地。
凱達格蘭文化館成立於北投,自有其深遠的歷史涵義。凱達格蘭文化館位於捷運站新北投附近,主體為地下 2層、地上 10層的鋼筋混凝土建築,是全國第一座以原住民為主體的教育研習及文化藝術中心。
§ 拜訪凱達格蘭文化館
https://youtu.be/KcCr0YDevKw (2020/03/13)1’00”
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位於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原為瑪家山地文化村,處於三地門、瑪家、霧台⋯⋯等, 3個原住民鄉對外交通之樞紐地帶,距屏東市僅 24公里,交通便利,附近均為排灣、魯凱族群聚之村落,深具原住民文化特有氣息。園區地處海拔 145公尺至 220公尺之間,地形崎嶇頗具自然景觀俊美與變化。目前歸屬於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管轄。
§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簡介
https://youtu.be/RMtksFTyjeQ (2016/02/15)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位於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 282號,於 1994年 6月 9日開幕,為國內第一座以原住民為主題的私人博物館。除了積極從事台灣原住民族文物蒐藏保存之外,博物館藉由多樣化的教育活動促進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的推廣,館內的常設展及特展也忠實地呈現了台灣原住民族的豐富的物質文化。此外,為尊重原住民族對自身文化的詮釋權,館內每年舉辦一次「與部落結合」特展,採取與單一族群部落合作的方式,共同規劃特展內容,彰顯獨特族群的主體性,提供原住民族文化展演的場域,使博物館成為多元文化的發聲管道及論壇。〖閱讀更多關於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設施介紹
https://youtu.be/4pSSaKH8D2g (2018/01/13)
§ 關於 SOAS 的故事
https://youtu.be/m5Fjtx55F9s (2013/08/12)
臺灣客家族群
臺灣客家族群渡臺時間相當早,德國史學家 Riess研究荷蘭史料時發現,荷蘭人與臺灣原住民溝通多由「客家人」居中翻譯;故此,尹章義教授(1944/05/04~)認為客家人與閩南人幾乎是同時抵達臺灣,甚至可能更早。臺灣客家人,是指父系為客家民系的臺灣人,為臺灣第二大族群。早期臺灣客家人的母語為臺灣客家話歷經明鄭時期、清治時期通行於臺灣的客家地區(集中於桃竹苗以及南臺灣·六堆地區及花東縱谷)。
客家民系,俗稱「客家人」,在西方·人類學上簡稱「Hakka」(客家話:客家,白話字:Hak-kâ),是漢族的一個分支,也是漢族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唯一不以地域命名之漢族民系。客家族群之稱源於清朝初年當時廣東四邑地區以地主自居的四邑族群,將有外地籍貫的本地居民冠予「客家」之稱,而有土籍、客籍的區別。
- 屏東內埔「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占地約 20公頃,是台灣客家人最早聚居的地方。
https://youtu.be/CdkR-4SkvRg (2011/11/18) - 苗栗客家文化園區空拍
https://youtu.be/Po5ALuvAeeY (2016/10/23) - 苗栗·銅鑼客家委員會園區
https://youtu.be/kSiI_EgqYDc (2014/11/17) - 客家歌曲:客家本色
https://youtu.be/oWLp8bnwJJM (2016/01/25) - 梅州客家習俗:喪葬儀式穿挿的儀杖表演 https://youtu.be/rWihR8AJIjw (2017/10/13)
閩南民系
閩南民系,簡稱閩南人,客家稱之為「河老(Hô-ló)」或稱福佬(Hok-ló)、學佬(Ha̍k-láu),是漢族中閩民系的分支之一。主要分布於福建、廣東、浙江、臺灣以及東南亞…等華裔聚居地,若加上世界華僑總和則人口超過 50’000’000人。
一般定義的閩南人指的是發源於中國福建南部地區以及臺灣地區使用閩台泉漳片者,約為今日的福建南部沿海、廣東與香港、澳門、臺灣、東南亞與歐美以及世界各地的閩南移民;閩南族群也涵蓋:海陸豐話、浙南閩語、龍巖話的使用者。東南亞國家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地,閩南民系大多是當地優勢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