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目(Carnivora)是哺乳綱中的一個目,可稱為「陸生食肉哺乳動物」涵蓋 13科 250種胎生的動物。除雜食的熊科(比如主要吃竹葉的大熊貓),絕大部分以不同程度仰賴其他鳥類、獸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魚類為食。食肉目動物犬齒大而尖銳,上頜最後一個前臼齒和下頜第一個臼齒特別發達,稱為「食肉齒」、「裂齒」或「裂肉齒」;食肉目動物爪子銳利,有些種類能收縮;大腦發達,具有腦回。
食肉目動物體型最小的伶鼬(Mustela nivalis)只有 25克、11公分,北極熊(Ursus maritimus)則可以重達 1’000公斤,體型更大的南象鼻海豹雄性可以達到 2’270公斤以上,體長可達 4.2公尺。體重大於 15公斤的為大型食肉動物有 31種;小於 15公斤的為小型食肉動物有 219種。
食肉目涵蓋:犬科(Canidae)、熊科(Ursidae)、小熊貓科(Ailuridae)、臭鼬科(Mephitidae)、浣熊科(Procyonidae)、鼬科(Mustelidae)、雙斑狸科(Nandiniidae)、林狸科(Prionodontidae)、貓科(Felidae)、靈貓科(Viverridae)、鬣狗科(Hyaenidae)、食蟻狸科(Eupleridae)、獴科(Herpestidae)與海象科(Odobenidae)、海獅科(Otariidae)、海豹科(Phocidae)…等 16科。
【main】
犬科
犬科:狗、犬的智商、芬蘭狐狸犬、意大利狐狸犬、
犬科(Canidae)動物包括狗、狼、豺、狐狸…等。犬科動物是地球上較為成功的一種肉食哺乳動物。犬科家族包括大約 37種現存的狼、胡狼、狐狸和其他野生動物及家犬,牠們都是肉食性動物,身體構造已演化成特別適合狩獵生活的形態。犬科動物通常春秋兩季會發情,正常排卵者一次可產 6隻以上,小型者約 3~4隻。
熊科
熊科(Ursidae)動物屬於食肉目是一種大型哺乳類。該科共有 6屬 8種,廣泛分布於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一部分地區。常見的特徵是身軀龐大、四肢粗壯有力、具鼻子、厚毛髮、短尾、跖行足、每隻腳爪上有 5個彎曲鋒利不能回縮的爪子(對比貓科動物的爪子是可以回縮的)。
北極熊基本是食肉動物,大貓熊以竹子…等植物為主食,但偶爾也會食肉,其他的熊都是雜食動物。
小熊貓科
小熊貓科(Ailuridae)是食肉目中的一科。本科目前僅有小熊貓屬(Ailurus)一屬兩種存活。
小貓熊又稱紅熊貓或九節狼,是一種小型哺乳動物,原產於中國西南地區。小貓熊是一種樹棲動物,體長約 50~64公分,尾長約 28~59公分,雄性體重約 3.7~6.2公斤,雌性體型較小,主要以竹筍為主食,但也會雜食禽蛋、鳥類、昆蟲和小型哺乳動物。在野外自然條件下它是一種獨居動物、夜行性主要活動於黃昏至黎明,而白天大部分時間處於靜棲狀態。野外成年小貓熊生存數量預估不足 10’000隻,小貓熊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歸為瀕危物種。
臭鼬科
臭鼬科(Mephitidae)現存 4屬 12種。如:臭鼬、斑臭鼬屬(3~4種)、巴塔戈尼亞獾臭鼬 、獾臭鼬(5種)、臭獾屬(2種)…等。
浣熊科
浣熊科(Procyonidae)是食肉目下的一個科,包括浣熊、長鼻浣熊、蜜熊…等,它們常被視為熊科的小型近親。
鼬科
鼬科(Mustelidae)又名貂科(學名:Mustelidae)是哺乳動物下食肉目·熊型總科中的一個科。鼬科包括水獺、獾、鼬、貂、黃鼠狼…等動物。大多數鼬科動物身體細長、靈巧,只有獾亞科的動物和貂熊的身材比較臃腫。一般它們的皮毛呈棕色或黑色,有些有斑點、條紋…等。鼬科動物的尾和四肢比較短,足部有 5根彎的、無法收入的爪。嘴比較短,耳小。牙齒數 28~38枚不等,一個共同特徵是缺乏上顎第二枚臼齒。鼬科動物相互之間體型差異很大。伶鼬是世界上最小的食肉目動物,體重不超過 250克,而海獺、巨獺和貂熊的體重則可超過 30公斤。大多數鼬科動物有明顯的性雙態性,雄獸通常比雌獸重 25%。
雙斑狸科
雙斑狸科(Nandiniidae)又稱非洲椰子貓(學名:Nandinia binotata)、雙斑狸,分布於非洲的一種小型哺乳動物,為雙斑狸科(Nandiniidae)中唯一的 1種,有的資料劃歸為靈貓科的一個亞科:雙斑狸亞科(Nandiniinae)。主要以植物的果實為食,也吃昆蟲…等小動物。
林狸科
林狸科(Prionodontidae)只有唯一的林貍屬(學名:Prionodon),擁有旁系群:貓科,現存 2種,條紋林貍(Prionodon linsang)與斑林貍(Prionodon pardicolor)。
貓科
貓科(Felidae)涵蓋:獅子、老虎和豹…等動物,是食肉目中最具肉食性的哺乳動物。第一種的貓科動物出現於漸新世,人們更熟悉的家貓和人類在 10’000年前開始有關連。家貓的野生種親戚野貓,仍然生存在歐洲、非洲和亞洲東部等地,雖然棲地破壞限制了其居住範圍。其他貓科動物中知名的成員有獅子、老虎、豹和美洲豹…等豹屬動物,以及美洲獅、獵豹、猞猁、獰貓和短尾貓…等貓亞科動物。
靈貓科
靈貓科(Viverridae)是食肉目下的一個科,包括大靈貓(大靈貓)、小靈貓(小靈貓)、熊貍…等。如:水獛、長頜帶貍、獺貍貓(麝貓)、霍氏縞靈貓、縞椰子貓、熊貍、小齒貍、馬氏靈貓(蘇島花面貍)、果子貍(白鼻心)、椰子貓、傑氏椰子貓、非洲靈貓(麝貓)、馬拉巴爾靈貓、大斑靈貓…等。
鬣狗科
鬣狗科(Hyaenidae)是體型中等偏小的肉食性哺乳動物,主要生活在非洲、西亞和印度次大陸。根據動物譜系學,鬣狗科更接近於貓科和靈貓科,然而從形態及其習性來看,則接近於犬科(趨同演化)。鬣狗外形略像狗,頭比狗的頭短而圓,毛或棕黃色或棕褐色。常見的有:具不規則的黑褐色斑點的斑點鬣狗,與食用獸類屍體腐爛的肉維生條紋鬣狗。還有:斑鬣狗、縞鬣狗、棕鬣狗…等。
食蟻狸科
食蟻狸科(Eupleridae)是哺乳綱·食肉目當中原生於馬達加斯加的物種,可以分成 2亞科、7屬、10個品種。如:馬島靈貓屬、環尾獴屬(環尾獴 )、寬尾獴屬、窄紋獴屬(窄紋獴)、純色獴屬(純色獴)…等。
獴科
獴科(Herpestidae)哺乳綱·食肉目的一科,外形較像貓,有貓鼬的別稱。包括獴亞科及縞獴亞科 2個亞科。如:沼澤獴、筆尾獴、草原獴、侏獴、短尾獴、灰獴、褐獴、埃及獴、長鼻獴、領獴、赤獴、食蟹獴、紋頸獴、紅頰獴、白尾獴、庫氏獴、縞獴、梅氏獴、細尾獴…等。
海象科
海象科(Odobenidae)為哺乳綱·食肉目·鰭足類下的一科,現存僅有海象屬一屬,並具有超過 12個已滅絕屬。
¶ 分辨海獅、海豹、海象、海牛
https://youtu.be/e_jzjxSmOzg (2015/06/26)
海象
海象(學名:Odobenus rosmarus|Walrus)是海象屬唯一的物種,屬食肉目海象科,是一種鰭足類。海象嘴短而闊,犬齒特別發達,似象牙,故名,用以掘食和攻防。海象主要生活於北冰洋海域;由於海象可作短途旅行,所以在太平洋和大西洋都有其蹤影。海象通常群居於大的浮冰或海岸附近。有稀疏的堅硬的體毛,眼小,視力欠佳。四肢呈鰭狀,後肢能彎曲到前方,可以在冰塊和陸上行走。海象是出色的潛水能手。海象能潛入 90公尺深的海裏,在水中逗留約 20分鐘。海象吃魚類、軟體動物、植物甚至其它海獸(如獨角鯨和海豹)。海象在自然界的天敵很少,目前的記錄僅見於人類捕殺。
海象的皮下脂肪極厚,可抵禦的寒冷的極地環境。海象在陸地上與海水中皮膚的顏色不一樣(在陸上皮膚呈棕紅色,而在水中則呈白色),因為在水中,血管冷縮,將血從皮下脂肪層擠出,以減少熱能的流失。
海象體型巨大,雄性體重平均 800~1’700公斤,長度 2.2~3.6公尺。世界紀錄最大的雄性海象重 2’268公斤,長度 4.9公尺。 海象生殖於 4~6月,通常僅產一胎。
¶ 挪威斯瓦爾巴(Svalbard)的海象叫聲
https://youtu.be/xz6eIMv_-p0 (2020/04/07)
¶ 英海岸竟發現北極海象
https://youtu.be/9ruF2SuEh9E (2021/04.03)
海獅科
海獅科(Otariidae)是食肉目·鰭足類下的一個科,是長有外耳的鰭足動物。而那些長有內耳的鰭足動物則被劃歸海豹科(Phocidae)。與海豹科的動物相比,海獅科的動物還保留著比較好的、適應陸上生活的特徵。海獅科包括海狗和海獅兩個亞科,總共有 14種,為體形比較大的鰭足動物,成群的分布於世界各大洋多岩礁的海岸。
#)嵌齒海象(學名:Gomphotaria pugnax)為嵌齒海象屬的一種以貝類為食的大型杜希納海象亞科的海象,棲息於中新世晚期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沿岸。嵌齒海象的上下顎各有一對由犬齒特化成的獠牙,且依據獠牙的磨損程度,可以推測嵌齒海象會利用牠們的獠牙直接將貝類的甲殼搗碎!而現存海象則是透過吸吮將貝肉吸出殼。
嵌齒海象與其他杜希納海象亞科物種的顱後骨架結構比起現存海象更像是海獅。
海豹科
海豹科(Phocidae)俗稱海豹,是食肉目·鰭足類的一科,常見的有斑海豹、港海豹、冠海豹…等,分布集中於兩極地區,牠們多數時間在海洋裡活動,遍布整個海域,是殺人鯨的獵食對象。海豹是呈紡錘體型、頭圓、頸短、沒有外耳廓,四肢特化成鰭狀的哺乳類動物。海報的臉部像貓,易於與鰭足類其它兩個科(海獅科、海象科)的動物區別。最大的海豹是象海豹,這種海豹雄性有一個鼻囊,可以自由伸縮,也因此而得名。海豹出生時長著一層絨毛保暖,長大後才會換上適合游泳的剛毛。現存物種有:僧海豹、地中海僧海豹、夏威夷僧海豹、北象海豹、南象海豹、羅氏海豹、食蟹海豹、豹海豹、威氏海豹、髭海豹、冠海豹、斑海豹、港海豹、灰海豹、豎琴海豹、裡海海豹、環斑海豹、貝加爾海豹、環海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