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文學(writing literature)的體裁分為小說、散文、詩歌、劇本,並稱之為四大文學體裁。
散文
散文(prose、essay)是一種書寫文學形式,與之相對的稱為:韻文或詩文。散文可分為廣義與狹義的解釋。廣義散文最容易辨識與定義的方式,是「鬆散」的結構。散文不具文學形式,運用普通語法結構,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正因為鬆散帶來的自由,散文作品表達出的思想通常有著豐富與圓滿的特色。
清代甲午戰爭(關於鴉片戰事)之後,文體漸有改變的趨勢,始於梁啟超(1873/02/23~1929/01/19)的《政論》作為代表之後,1917年以來,胡適(1891/12/17~1962/02/24)和陳獨秀(1879/10/09~1942/05/27)等…,提倡新文學運動,以白話文為中國文學的正宗,主張建立通俗易懂的社會文學。當時青年學子,群起風從,五四運動(1919/05/04)以來,中國的現代散文吸收了西方的思潮,被魯迅(1881/09/25~1936/10/19)…等,作家推廣之後,成為與詩歌、小說和劇本並列的文學主流。
·¡·)林語堂(1895/10/10~1976/03/26)學貫中西,既有扎實的英文造詣,又有很高的中國古典文學功底,還致力於現代白話文的研究推廣,也作出了獨特貢獻。
詩歌
詩歌(Poetry)是一種書寫文學形式,具有節奏和韻律、表達凝練、結構多樣、用於反映生活和表達情感的文學體裁。較為早期的詩歌包括:中國的古代民歌《詩經》;公元前 25世紀的非洲金字塔中,被發現的金字塔銘文;西亞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吉爾伽美什史詩》;梵語文學中的吠陀;祆教文學裡的伽薩;荷馬史詩涵蓋《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詩能夠自成一格,也能與其他藝術相結合,如詩劇、歌詞或散文詩;文字配上音樂則稱為歌。詩歌是將觀察、意識…等結合,以正式或者非正式的、有韻律的形式表達。
劇本
劇本(script)是編劇為電影、電視節目或電子遊戲所寫的書面作品,又稱:腳本。劇本是由「時、地、物、人」組成的具有設計圖作用的腳本,與小說形式不同。這些劇本可以是原創作品,也可以改編自現有的作品,針對人物的動作、行為、表情和對話進行了敘述。劇本的創作者稱為:編劇,或尊稱:劇作家;日本則稱為:腳本家。
劇本的結構一般可分為「開端、發展、轉折、高潮、再高潮、結局」。依劇本題材,可分為 :喜劇、悲劇、歷史劇、家庭倫理劇、驚悚劇…等;也運用在不同領域,如:話劇劇本、電影劇本、電視劇劇本、動畫劇本、遊戲劇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