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色、色彩的稱謂、正色與間色、方位與五行、
顏色(英語:Colour、Color)又稱:色彩或七彩,是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對光的反射類別產生顏色描述的視覺感知,在漢語母語者的認知中分為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和紫色。這種對顏色的感知來自可見光譜(360~400nm至 760~ 830nm之間)的電磁輻射對人眼視錐細胞的刺激。
五方色
五方色又稱:「五方正色」,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中的五種正色,即青(藍)、赤(大紅)、白、黑、黃五種正色,分別與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相對應。源於中國,出現於周朝之前。在周朝時,社會就有了嚴格的色彩規範。從官員品級到婚喪嫁娶都有嚴格的色彩規範 。
中國文化深刻影響了東亞國家,其中越南和朝鮮半島同屬中華文化圈,也因為是明代屬國,在服飾和習俗上繼承了許多中國明代文化的特徵。
於 1932年,日本提出五族協和,也採取傳統五色作為旗幟,對各個顏色的解釋:和族(紅色)、漢族(藍色)、滿族(黃色)、蒙古族(白色)、朝鮮族(黑色)。
五方正色文化也在漢字文化圈內傳播,並成為朝鮮族的「民族五色」。朝鮮族的傳統文化色彩,常被應用在韓服上。目前「五方色」英文翻譯「obangsaek」便是西方國家根據韓語音譯的。
§ 北美東南部的原住民認爲:東方為赤色、南方為白色、西方為黑色、北方為青色,與漢族的四象正好旋轉 90度。
§ 中國傳統方位是以南方在上方,四象方位與五行的東木、西金、北水、南火、中央土相呼應。
◎ 佛教五色,佛經上說是釋迦牟尼佛方成佛時從身上發出的六種顏色(第六種爲前五種的混合),代表了如來的德行與智慧。這五色也被佛教信徒採用爲象徵世界佛教友誼會的佛教旗。
色彩的稱謂
正色與間色
五方色有五方正色與五方間色(古書亦寫作「閒色」)之分,以綠、紅、碧、紫、緇為間色。
孔夫子(前 551/09/28~前 479/04/11)所謂的「惡紫奪朱」,是謂:「紫爲間色,赤爲正色,形容以邪代正,是值得厭惡的」。
方位與五行
青色(東、木、青龍、左):天藍水綠,玄妙生色
赤色(南、火、朱雀、前):大火之色,純而不雜
黃色(中、土、中央、中):麥穗之金,富貴榮華
白色(西、金、白虎、右):本元之光,純潔聖象
黑色(北、水、玄武、後):火熏之碳,不知深淺
木火土金水相生,木金火水土相剋,木土水火金相比
爾處東南西北於地,吾觀左前右後天象
方位是各相關方向的位置。四方位或基本方位就是以「本方(吾)」為中心的「東、南、西、北」或以吾觀「對方(爾)」為中心的「左、前、右、後」。人立地球上面上,地球自轉由東向西,面朝北方,右邊為東、左邊為西、前方為北、後方為南。若由赤道上方俯視地球的「左、前、右、後」正是地球的「東、南、西、北」。
五行是戰國(前 475~前 221年)的一種政治哲學系統,戰國儒家把宇宙萬物根據其特徵劃分成火、水、木、金、土五大類(七政的次序),統稱「五行」。五行並非指具體的五種單一的事物,而是對宇宙間萬事萬物的五種不同屬性的抽象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