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

岩石圈英文lithosphere)在軟流圈asthenosphere)之上,涵蓋部份上地幔upper mantle|上地函)和地殼crust),位處地球earth)的表層、薄而堅硬。岩石圈莫氏不連續面作為分界。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並非整體一塊,而是由許多板塊plate)組成。岩石圈的地幔mantle|地函)由岩石rock)或(揮發成份)組成,主要是橄欖岩olivineperidot);大陸地殼continental crust)主要是長英質felsic)岩石。


main

地殼

地殼Crust)在地理學geography)中是指一個星球最外層的實心薄殼,可以用化學方法將它與地函mantle|地幔:位於地殼之下,地核之上)區別。地殼岩石圈軟流圈)、地函(地幔)、外核、內核、地心。
•)星球的地殼比起它們的地函有更多的不相容成分


top】【main

地層

§ 地球結構示意圖
https://youtu.be/wU_B_R2QYsA (2021/11/21)

地層(stratum)在地質學上指有一定層位的岩石土壤,上下層位之間被明顯的層面或沉積間斷面分開,地層分布範圍可廣達幾十萬平方公里,在懸崖峭壁、河岸或修建公路時開挖的地段,地層可能會暴露出,顯示不同顏色或不同構造的層理,各層的厚度也不同,有的只有幾公釐厚,有的可厚達幾公里。各層的岩性、所含有的化石礦物,以及其物理化學成分都可能有明顯的差異。不論是沉積岩噴出岩,只要不發生地層倒轉、逆掩斷層,總是先形成的在下、年代較老,後形成的在上、年代較新。有些地層之間的表現不整合或假整合,原因或是該地區未曾有過該地層的沉積,或者更可能是該地層沉積後,在上覆地層尚未沉積時就已被剝蝕。由於地層單位劃分依據的不同,可分為岩石地層單位、年代地層單位、生物地層單位⋯⋯等。
§ 前往地核時會發生什麼事?
https://youtu.be/gspBnyBFsPE (2019/09/07)


top】【main

板塊

板塊構造論(tectonic plates)認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塊(plate)拼合而成;現今的全球分為七大板塊係法國·勒皮雄(1937/06/18~2025/03/22)於 1968年發表:海洋陸地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根據這種理論,地球內部構造的最外層分為兩部分:外層的岩石圈和內層的軟流圈
這種理論基於兩種獨立的地質觀測結果:海底擴張大陸漂移
•)主要板塊包括大部分的大陸太平洋面積大於 20’000’000平方公里:
太平洋板塊北美板塊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板塊印度-澳洲板塊南美板塊
•)較小的次要板塊可能不會標示在一般板塊地圖上,面積介於 1’000’000至 20’000’000平方公里:
索馬利亞板塊納斯卡板塊菲律賓海板塊阿拉伯板塊加勒比板塊科科斯板塊加洛林板塊斯科舍板塊緬甸板塊新海布里地板塊
§ 大陸板塊 250’000’000年的飄移變化
https://youtu.be/hos7w8xrcEs (2017/09/26)
§ 大陸板塊 200’000’000年的飄移變化
https://youtu.be/ADsjdu27WaM (2016/04/15)
§ 大陸飄移變化圖
https://youtu.be/4YG5Y3UlUBM (2017/07/10)


top】【main

軟流圈

軟流圈(Asthenosphere)是地球·地幔(地函)的一部分弱塑性變形區域,位於岩石圈的下面、中間圈外核之上方)之間。軟流圈下界在地表下深度約 80~200km。軟流圈實現了(達成)地殼均衡的主要因素。


top】【main

莫氏不連續面

莫氏不連續面Mohorovičić Discontinuity)是地球地殼crust)與地幔mantle)的分界面,處在海床 510公里之下的海洋地殼oceanic crust,和在典型的大陸地殼 2090公里之下。莫氏不連續面平均厚度約 35公里,又稱:莫荷面(Moho面)。


top】【main

地殼均衡

地殼均衡(英語:isostasy)是指銀河星系引力地球轉動造成岩石圈軟流圈之間的「重力質量」平衡。「地殼均衡」是一個地質學geology)術語,如板塊漂移」的維度時空變化取決於軟流圈的密度厚度


地殼〗【top】【main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