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臺灣華語
臺灣話閩南民系)、河洛話
客家話臺灣客家族群)、
臺灣南島語言探討更多關於「南島語系」

語言是一類複合交流系統,主要包括其形成、習得、維護及應用,特別是相應的人類能力。某一門語言則是這類系統的具體例子。除了交流溝通外,語言也是一個人的身分認同中主要的構成部分,也是一個文化的主要成分之一。
人類語言據估算約有 5’000 7’000種,由於語言與方言的差別難以定義,難以有準確的統計。自然語言常以口述手語方式表達,但任何語言都可以用聲音(如:口哨語)、視覺(如:手語)或是觸覺剌激(如:盲文)來表現。符號學中將這個現象描述與模態無關(modality-independent)。
人類語言具有創造性移位性,完全靠社會習俗及學習而來。在漢語中,一人自說叫『言』,兩人相應答叫『語』。《詩經·大雅》「於時言言,於時語語」云:「直言曰言,謂一人自言;答難曰語,謂二人相對。」鄭注大司樂曰:「發端曰言,答難曰語。」


音標〗〖語系〗【main

臺灣華語

臺灣華語即是中華民國國語,通稱「國語」;在文書上稱為「國文」,是指由中華民國政府規範與管理之現代標準漢語,主要由北京官話發展而成,文字則使用正體中文,主管機構為中華民國教育部。為區別各地漢語的規範,有時會冠以「臺灣華語」之名;而「臺灣國語」則指具有臺語腔調之國語。
#)中華民國國語與普通話的差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區別中華民國政府所稱的「國語」,1955年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將「國語」改稱為「普通話」。普通話(國家通用語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推行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裡的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top】【main

臺灣話

臺灣語言的腔調

臺灣話是指在臺灣通行的閩南語˙泉漳片方言,主流腔調與福建省廈門話(島內腔、海滄腔)和漳州話(龍海腔)相近,也受日語影響甚多。近代以來常以臺語(臺灣話:臺語,臺羅:Tâi-gí/gú/gír)稱之;日治時期稱為臺灣語(日語:台湾語/たいわんご),並出版了許多與日語對譯之作品。以臺灣話母語閩南裔臺灣人是臺灣最大族群。
¶ 外國人用羅馬拼音學唱台語歌曲
https://youtu.be/NleAsLtCS1Y (2020/07/14) 
¶ 臺語是不是閩南語
https://youtu.be/ItSoaDjiI5g (2020/09/27)
¶ 古中原與:閩南語?
https://youtu.be/YnRN1aAMUs (2020/05/14)
#)西漢揚雄著作:法言。法言是古代中國·西漢學者揚雄模擬《論語》的體裁寫成。(「法言」應避免被誤植為「方言」)


top】【main

河洛文化與河洛話

¶ 許志聰老師的見解
https://youtu.be/qo7xC2gsiSQ (2019/03/28)
#)探討所謂的「河圖洛書

河洛文化,指古代(尤其指北宋:西元 962年之前)黃河·洛水一帶由漢字所衍生數千年來之古漢文化。
河洛話,指一脈相傳自上古時期漢語讀音之話語,八音調俱全且聲母、韻母多仍符合古韻書(古代以音為索引,以聲、韻、調為反切得音之字典)記載,故仍能以之拚讀出古韻書中之漢字讀音;因最完整保留古漢語讀音,故被稱為古漢語當今活化石。河洛話之名稱,應始於五胡亂華造成中原漢人大舉南遷之後,將此種古代官方用語帶至長江以南之華南地區,至今散落於浙江東部、舟山群島、崇明島、福建南部、廣東東部、廣東南部、臺灣、海南島及東南亞諸國華僑居住地,而分別被改名為浙東閩南語、閩南語、泉州話、漳州話、潮州話、臺灣話、雷州話、海南話(瓊語)及福建話。
¶ 400年前的「漳州話詞彙」
https://youtu.be/6enLtby5WG0  (2017/04/14)
#)臺灣研究團隊,在菲律賓聖多瑪斯大學,發現一本 17世紀,西班牙人留下的重要史料,漳州話詞彙,最難能可貴的點在,詳細記載了漢字和拼音,能完全還原當時的發音,而且詞彙多達兩萬個。


top】【main

客家話

客家話(Hak-kâ-fa)亦稱客家語,是漢藏語系˙漢語族的一種語言,為客家民系母語。其母語人口分布於廣東東北部、江西南部和福建西南部,即傳統的客家地區;在臺灣分布於桃竹苗六堆花東縱谷等地(臺灣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東南亞尤其是馬來西亞亦有不少以客家話為母語的人口。


top】【main

臺灣南島語

臺灣南島語言(英語:Taiwanese Austronesian),又稱為福爾摩沙語言(Formosan languages),是語言系屬分類上 以下的一個分支,使用人口約 500’000人,主要分布於臺灣島˙原住民族群居住地區,並可再細分成「北臺灣南島語族」、「中臺灣南島語族」、「南臺灣南島語族」以及「東臺灣南島語族」,涵蓋多個語群,一共有 28種語言,以族語羅馬字正寫法,使用人口約 170’000人。已知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統稱為臺灣南島語言)中,至少有 10種語言已經消亡,5種瀕臨消亡,其他多種語言則出現輕微程度的損害。自從語言學家認為臺灣是南島民族的發源地以來,這些語言已經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考古學的臺灣原住民〗【top】【main

探討更多關於「南島語系」

南島語系(英語:Austronesian languages)是主要由南島民族所使用的語言,是世界現今唯一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一個語系,北起臺灣,南抵紐西蘭,西至馬達加斯加,東至智利復活節島,包括約 1˙300種語言。使用南島語系的區域包括臺灣海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馬達加斯加新畿內亞紐西蘭夏威夷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玻里尼西亞等各地島嶼的語言,外加馬來半島上的馬來語中南半島越南高棉占語泰國莫肯語Moken)及莫克倫語Moklen)。
臺灣
是南島語系內部分化的源頭,也是目前南島語系最北部的地區,居住在新北市烏來區泰雅族聚落,目前是全世界南島語系居住地與人口分布地理上最北端的聚落。

※ 當「舒特勒(Shutler)和馬克(Marck)」於 1975年發表論文,認為臺灣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languages)最有可能的發源地以後,國際遺傳學界即接受他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彼得·貝爾伍德(Peter Stafford Bellwood1943~)於 1991年在《科學美國人科學美國人》雜誌上,關於這個問題的論文發表以後,「南島語的發源地在臺灣」這一個陳述,就幾乎已經是多數學者的共識;後來他再提出,南島民族由亞洲大陸而來,於西元前 8’000年左右到達臺灣,此後發展出卓越的航海能力,不斷分批移民至海外島嶼;另見:在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後,曾一時暫止,然後又持續移民,而無論是擇居於大島或小島,多遍佈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是一大特點。


topmain

風俗

風俗(Custom)又稱:民風、習俗,是指在地區社會文化中長期形成之風尚禮節習慣以及禁忌…等;,民間的風俗又稱:民間習俗
風俗涵蓋的範圍很廣,囊括娛樂社交戀愛性愛生育婚嫁喪葬宗教歲時藝術…等。
習俗也可以是指在一個地區的社會文化中長期形成習慣之風尚禮節習慣以及禁忌…等。

 民俗Folklore)是一個風俗於特定族群所呈現的文化,包括了該族群文化、次文化與該族群的共同傳統。民俗包括口傳傳承,如:敘事諺語笑話等;傳統民間風俗,如:祭祀節慶民族舞蹈成年禮婚禮喪事儀式;也包括這些風俗、儀式所使用的文物,甚至於該族群特有的手工玩具等。民俗涵蓋了這些傳統、風俗、文物從一個地區流傳到另一個地區,或是從一代傳承到下一代的歷程,透過口傳或是示範,不在正式的學校環境下教授的傳遞方式。有關民俗的學術研究稱為民俗學


中華古典文化〗〖中國歷史〗〖臺灣住民〗〖曆法〗【main

春節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即以傳統曆法計算之華夏新年,是中國華人地區及世界各地漢族社會過的傳統新年,又稱新春正旦正月朔日;口頭上亦稱為過新年過年度歲慶新春慶新歲,是漢族四大傳統節日之首。從明代開始,華夏新年節慶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之後才正式結束活動,


top】【main

元宵節

元宵節,亦稱為上元節、元夜、元夕、小正月、小年或春燈節,日本稱上元(じょうげん)、小正月(こしょうがつ),朝鮮稱正月大滿月(정월대만월)、正月大보름(정월대보름,「보름」為固有詞月圓望日之意,或簡稱大보름)、上元(상원)、元宵(원소)、元夕(원석)、烏忌日(오기일),時間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改為格里曆1月15日)。元宵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祭月、賞月的日子,也象徵著春天的到來,這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


top】【main

清明節

清明節,是漢字文化圈傳統節日、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漢族四大傳統節日
『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


top】【main

寒食節

寒食節是有關於紀念祖先的節日。民間傳奇稱,晉文公把寒食節的翌日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節氣·清明的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的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更講究,將清明節前一天訂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有些地區在上巳(舊曆三月初三)有掃墓習俗,順便踏青,故稱上巳小清明古清明


top】【main

端午節

完璧歸趙屈原伍子胥

端午節(農曆五月五日)是東亞文化圈的傳統節日,古時中國亦稱惡月惡日(因夏至節氣瘟疫流行而得名),先秦以來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日子,亦因古人認為疾病是瘟神降臨,或是惡鬼邪魔附於人體所致,故人們於這天以不同的方式驅除瘟疫和惡運,人們會在這天貼神,以避邪驅魔
各個傳說中,以屈原投江/划龍船·投粽子最為廣傳。
我想:時下不只長輩,也有越來越多年輕人,懂得感受過端午節的氛圍!
§ https://youtu.be/57pxmgqso8Q  2021/06/11


臺灣曾是瘴癘之地top】【main

完璧歸趙

發生於屈原投江的前一年(西元前 279年),秦·昭襄王計劃攻打楚國,派人約趙·惠文王至澠池相會,聲稱希望與趙國共棄前嫌。趙·惠文王原本不想前去,但在藺相如和廉頗提出「不去就會示弱於秦國」之說,惠文王下決定攜藺相如赴會,以廉頗帶兵護衛。秦王屢次羞辱趙王,但被藺相如巧妙化解。
歸國後,惠文王認為藺相如功勞更大,拜他為上卿,位居廉頗之上。然而廉頗卻看不起他,認為自己帶兵護衛趙王功勳卓著,而藺相如只是一個伶牙利齒出眾的卑賤之人,對此頗為不平。
藺相如得知後便竭力避免與廉頗見面,他的手下都想離他而去,他說自己並非畏懼廉頗,只是若與廉頗鬧翻的話,秦國可能會趁虛而入;為了顧及趙國社稷,自己才故意迴避廉頗。廉頗得知後頗為愧疚,便前去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此後,二人成為刎頸之交。
§ 屈原投江另一章 
https://youtu.be/AGpYx4gHSuk (2020/04/22)


top】【main

伍子胥

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艾葉/菖蒲⋯⋯等,通常來說都和有關,也可能是迎濤神祭圖騰的習俗。如果從時間和史籍上考證,源自吳越族傳說,首推紀念伍子胥(~西元前 484年)之說。最直接的記載是東漢曹娥碑上的記載的當地鄉民五月紀念伍子胥的活動:「漢安二年五月 時迎伍君 逆濤而上 為水所淹⋯⋯」,以及據吳越春秋中的第五章,夫差內傳所記述:「伍子胥是被夫差賜屬鏤之劍自殺後,用鴟夷之器(一種革制酒器)裹了軀體投入江中」,這與粽子的形象特別符合。伍子胥在吳越之地也被視為濤神


top】【main

屈原

屈原(約前 343年~約前 278年6月6日)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且有楚國第一詩人的美稱,任三閭大夫,常與楚懷王商議國事,主張楚國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多次反對楚懷王與秦國交好的舉動。
秦昭王在武關扣留楚懷王之後,繼續輔佐楚頃襄王。楚頃襄王六年(前 293年)楚頃襄王謀劃再與秦國講和。屈原斥責楚頃襄王和子蘭,楚頃襄王大怒,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屈原因此被驅除出郢都,被流放於更偏遠的江南地區,歷時十八年。然而,正是因為流放,使得屈原廣泛地接觸了底層的人民群眾,也接觸了豐富生動的楚國民間文化,留下了千古絕唱《離騷》。
話說:楚·頃襄王 21年(前 278年)秦·武安君白起率軍攻破了楚國都郢都,楚·頃襄王被迫遷都。屈原雖日夜思念郢都,卻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國而十分痛苦和悲傷,因而行至長江邊,作《懷沙》一賦。懷抱一石,投入汨羅江而死。後世端午節粽子即是為紀念屈原。


top】【main

中元節

中元節是一個漢族傳統節日,本來為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後來道教視中元節為地官赦罪日而成為道教節日,又稱地官誕,是指三官大帝地官大帝誕辰,日期為夏曆·七月十五。道教在此日素饌普渡,祈請為亡靈赦罪。
中元節和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節,崇祀三官大帝天官、地官和水官,自然信仰源自於中國上古時代,天子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覲禮篇》記「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


top】【main

中秋節

中秋節漢字文化圈的重要傳統節日,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約在公曆的 9月~10月初。按照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在中國古代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 十五夜,是漢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鼎盛,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top】【main

冬至

冬至,臺灣古稱「冬節」(閩南語:Tang-Tseh/Tang-Tsueh ,客家話:Dung24 Jied2,閩東馬祖話:tøyŋ ʒai[14]閩東福州話:tøyk1 tsaik7)。民間首重祭祖,分為家中奉祀的祖先公媽,與各地宗親祖厝、宗廟所舉行的隆重莊嚴的三獻禮,稱為「祭祖祠」或「進祖」。禮成後則設宴款待,臺灣稱為「食祖」、金門稱為「食頭」、澎湖稱為「食冬」。冬節時,主婦會在清早便開始「浮圓仔」、「炊菜包」,拜完神佛後,便開始祭拜祖先。祭畢後,全家團圓著,食用冬節圓、菜包,寓意添一歲。祭拜神佛準備全副牲禮(號稱謝平安)、四果、冬節圓和菜包,拜祖先則準備剖開的牲醴、米飯、十二碗、五味碗、四果、冬節圓、雞母狗仔、菜包等。


top】【main

安寧緩和醫療

抱佛恩臨終祝禱

安寧緩和醫療又稱「臨終關懷」、「善終服務」、「安寧療護」、「姑息療法」,通常是針對癌症末期患者使用的治療方法,由於物理治療對末期患者逐漸失去效果,可能使他們飽受更多的痛苦,因此提倡以安寧緩和醫療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令患者能夠以更安詳和有尊嚴的姿態離開人世。
安寧緩和醫療於 1967年由英國醫師西西里·桑德斯開始推廣,治療方法包括以口服和注射藥物來減輕痛苦,並在社會心理靈性上提供治療護理。這種治療方法理論上不會延長病患的瀕死期,目的只為提升患者在臨終前的生活品質。通常由心理輔導師、社工和志願者提供所需要的護理,除了減輕患者的痛苦外,同時亦能減緩家屬的心理創傷及負擔。
#)長期臥床照顧者或家人應多鼓勵臥床的長者每天都要做關節運動,讓長者維持最大的關節活動度,以預防關節攣縮、肌肉組織缺乏彈性、四肢末端血液循環不良等情況。
#)臺灣殯葬資訊網提供的殯葬知識:29歲以下過世稱之得年,30~59歲稱之享年,60~89歲則稱之享壽,90~99歲稱之享耆壽,100以上稱之享嵩壽。


top】【main

抱佛恩

一切眾生本是,怎能捨棄?只是眾生迷失了!/菩薩在等待,什麼時候機緣成熟,/菩薩就示現;沒成熟的時候,暗中幫助眾生成熟;機緣成熟一定被接引,幫助眾生醒悟。「/菩薩怎樣幫助我,我就該怎樣幫助別人」,這叫報恩。
少慾知足 靜默養道:抱佛恩網
般若文海 · 虛雲老和尚 · 廣欽老和尚 · 印光大師
§ 臨終臨終關懷注意事項(摘錄自回歸蓮花的故鄉
https://book.bfnn.org/books/0495.htm 

往生咒Rebirth to Pureland Mantra),全稱『拔一切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又稱:四甘露咒、往生淨土神咒、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是佛教淨土宗的重要咒語。「往生咒」是與「阿彌陀佛」有關的二十多個咒語中,為最早出現的咒語。由於「往生」二字易使人誤以為此咒只與往生有關,只能讓念誦者或所祈求的特定對象「得生淨土」,而忽略了另一重要意義,即「拔一切業障根本」,也就是消除業障的現世利益部份。
§ 往生咒
https://youtu.be/ZK_VGmXrOis (2018/11/17)
【金鐘影片】小白鶴報恩
https://youtu.be/5SZLqAZQdhQ 2017/10/25
【日本童话】鹤女報恩
https://youtu.be/gQSFKGF7CX0 2019/12/22


top】【main

臨終祝禱

病人敷油聖事(臨終祝禱)是天主教東正教和一些新教教會的聖事。病人敷油聖事依據的主要聖經經文:「你們中間有患病的嗎?他該請教會的長老們來;他們該為他祈禱,因主的名給他敷油:出於信德的祈禱,必救那病人,主必使他起來;並且如果他犯了罪,也必得蒙赦免。」(雅各伯書5章14,15節)
敷油聖事給予病人屬靈的幫助和安慰,並完好的屬靈健康,包括因為病重信徒的罪得赦免。天主教會基督徒認為,有的時候聖事會帶來奇蹟治癒。
病人敷油聖事的舊稱臨終聖事終敷聖事由 12世紀末起在西方天主教會使用,直到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1962/10/11~1965/09/14)廢止。


top】【main

古代禮節

周禮成年禮中國服飾

中國歷史年表

笄禮:女子年已 15歲為成人,許嫁必行笄禮;如果年過 15歲,到了 20歲即使沒有許嫁,也必須行笄禮(笄:ㄐㄧ,束髮插簪)。
冠禮:男子於 20歲時舉行儀式,是進行禮教的開始。冠禮又稱元服,是中國朝鮮越南日本傳統的成年禮(冠:ㄍㄨㄢ ˋ深衣·挽髻·加冠)。

main

周禮

周禮的定型是在戰國時期,從書名來看應該是記載周代的理想官制的書籍,由於內容與周代官制不符,可能是理想中的政治制度與百官職守。相傳周禮為周公所作。魯在春秋時為周文化重鎮,時人曾有「周禮盡在矣」之說。『周禮』、『儀禮』與『禮記』統稱「三禮」。
周禮的內容包括:周禮篇章職官禮制衣冠⋯⋯等,4個主要章節。


top】【main

成年禮

笄禮:女子年已 15歲為成人,許嫁必行笄禮;如果年過 15歲,到了 20歲即使沒有許嫁,也必須行笄禮(笄:ㄐㄧ,束髮插簪)。
冠禮:男子於 20歲時舉行儀式,是進行禮教的開始。冠禮又稱元服,是中國朝鮮越南日本傳統的成年禮(冠:ㄍㄨㄢ ˋ深衣·挽髻·加冠)。


top】【main

中國服飾

中國服飾中華文化佔有重要地位,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華夏衣冠在幾千年的時間中,通過歷代中原王朝對周禮服制堅持代代相傳、世世相襲,在儒教禮典中也不斷適應時代的需要而產生朝代特色的常服。不同朝代的常服則不盡相同,各朝代往往對各個等級允許的顏色、式樣有細緻規定,朝代特徵較明顯。
*)漢服,泛指漢人的服飾,也是一種中國朝代服飾以及相對於中國少數民族服飾的漢人服飾的概念。歷史上,日本和服朝鮮半島韓服越南越服琉球琉裝等皆受到中國王朝服飾體制及漢人服飾的影響。漢服擁有多個特點,主要有交領右衽大襟寬衣博袖隱扣繫帶……等。漢服的織繡工藝通過蘇繡湘繡蜀繡漢繡粵繡以及蜀錦雲錦宋錦流傳至今。緙絲是技藝最高的織花藝術品。唐代,始有用絲織制緙絲,以生絲為經,以染織熟絲為緯,有的加飾金線或孔雀羽,工藝複雜細緻,用色最多達 70 多種。
*)傳統染色的材料都是草木染,主要取材於植物,包括:紅花烏梅蘆木蘇木黃櫱青礬莧藍槐花棓子楊梅皮藍牙葉蓮子殼蓮子)、綠豆粉……等,最普遍的是藍草制靛的藍印花布
藍印花布是傳統的鏤空版白漿防染印花以藍草為染料印染而成,又稱靛藍花布,俗稱「藥斑布」、「澆花布」,距今已有 1’300年歷史。藍印花布源於秦、漢,興盛於唐、宋時期,古時稱為藥斑布。
漢族的染印工藝稱作三纈,即蠟纈夾纈絞纈(A.C.408)。纈是指系繒帛而後染之,使系處形成一定的花紋,起源自秦、漢時代。明代的織錦與刺繡興起以後,夾纈逐漸衰落,並被鹼印拓印刮漿防染法取代。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染料植物的發現與應用

現代草木染 https://youtu.be/otw8qV31Llk (2019/12/14)

top】【main

節氣

二十四節氣

春季:始於陽曆二月初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季:始於陽曆五月初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始於陽曆八月初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始於陽曆十一月初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日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通稱為四象,歷經商朝周朝、迄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公元前 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由鄧平唐都落下閎司馬遷…等,根據天象實測、長期天文紀錄所制訂的《太初曆》,正式將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節氣的天文位置。
§ 於 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參考資訊:


main

黃道與黃赤交角

§ 地球的位置與黄赤交角
https://youtu.be/hAHxIcNeh-U (2019/08/19)

黃道實際上是一太陽的視運動軌跡。黃道面和地球赤道面並不重合,而是有大約23.4°的夾角,通常被稱為黃赤交角。並且大多數繞太陽運行的行星都非常接近地球所運行的平面(參閱:黃道與行星)。


top】【main

物候與農耕八節

古人將黃道劃分 4季,72候。定義 3節為一季,約 30日為一節,15日為一氣,5日為一候。
§ 物候既可指生物的周期性現象(如植物的發芽、開花、結實,候鳥的遷徙,某些動物的冬眠等)與季節氣候的關係;也指自然界的非生物變化(如初霜、解凍等)與季節氣候的關係。可參考蝴蝶物候學
§ 七十二候為中國最早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事活動之曆法。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歲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七十二候起源於黃河流域,呂不韋載於《呂氏春秋》,完整記載見於西元前2世紀《逸周書·時訓解》。
§ 農耕八節又稱八位: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映了季節氣候的變化。


top】【main

陽曆與節氣

陽曆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 1周所需要的時間為計算單位,公轉 1周是 365天 5小時 48分 46秒,通常以 365天為 1年,每隔 4年就閏 1天,使原本 28天的二月,每隔 4年就一次 29天的二月,每 100年的二月維持 28天。
陰曆是以月亮的圓缺變化週期作為計算單位,大約是 29天 12小時 44分 4秒,因此大月 30天,小月 29天,真正的陰曆 1年只有 354天而已,比陽曆少了 11天,先人為了使它能夠符合節氣變化的週期,每隔 2~3年就得多增加 1個月,稱為「閏月」,所以我國在古時候有「十三月」的名稱,後來又有用「十九年七閏」的方法來設定閏月,現在科學的輔助下,閏月的設置可說是更精確了。
關於節氣古歌謠:「春雨驚春清榖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日雨節日期定,主多不差一兩天。」
於 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人透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的「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漢典黃曆〗〖萬年曆〗〖歷史的今天top】【main

潮汐/晝夜/四季

§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晝夜長短
https://youtu.be/HOpdIh5A1rM (2014/08/16)

§ 天球概念與太陽視運動軌跡
https://youtu.be/Pn9RIbYEMwA (2018/01/22)
§ 月相盈虧的成因
https://youtu.be/Z5uaVpIc93A (2017/12/11)
§ 月相方位與時間
https://youtu.be/TVcsGLvHPG0 (2017/12/12)
§ 潮汐
https://youtu.be/7K2joTmmxi0 (2016/05/21)
§ 地球公轉與四季變化
https://youtu.be/eJS6yKBqqPo (2018/01/15)
§ 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
https://youtu.be/CDrcJ0OBvdU (2017/04/19)


top】【main

陽光照射位置的變化

§ 冬至夏至 (solstices)
https://youtu.be/LaMT6DDqwSQ (2017/12/21)

top】【main

二十四節氣

漢典黃曆萬年曆歷史的今天
  1. 立春(正月節)2 45日:開始進入春天,萬物復蘇。〖月支:寅〗
    § 寧曦談「立春」
    https://youtu.be/dL00MeVtRl4 2022/02/05
  2. 雨水(正月中)2 1920日:春風遍吹,天氣漸暖,冰雪溶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月支:寅〗
    §
    寧曦談「雨水」
    https://youtu.be/ABs3_5owCL4
    2022/02/20
  3. 驚蟄(二月節)3 56日:天氣轉暖,春雷震響,蟄伏在泥土裏的各種冬眠動物蘇醒過來及開始活動,所以叫驚蟄;進入春耕。〖月支:卯〗
    §
    寧曦談「驚蟄」
    https://youtu.be/UaFh4KtK1Gw
    2022/03/06
  4. 春分(二月中)3 2021日: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月支:卯〗
    §
    寧曦談「春分」
    https://youtu.be/wdB71x77cR8
    2022/03/20
  5. 清明(三月節)4 45日:天氣晴朗溫暖,草木始發新枝芽,萬物開始生長,農民忙於耕種、庶民到郊外踏青,以及祭掃墳墓。〖月支:辰〗
    § 節氣養生節氣「清明」
    https://youtu.be/FU3gylYTWgk 2021/03/28
    § 寧曦談「清明」
    https://youtu.be/4LZ1B47tlEc 2022/04/05
  6. 穀雨(三月中)4 2021日:天氣較暖,雨量增加,是北方春耕作物播種的好季節。〖月支:辰〗
    §
    寧曦談「穀雨」
    https://youtu.be/OxuXM9BxeeI
    2022/04/21
  7. 立夏(四月節)5 56日:夏天開始,雨水增多,農作物生長漸旺,田間工作日益繁忙。〖月支:巳〗
    §
    寧曦談「立夏」
    https://youtu.be/S8HhAPxd4vo
    2022/05/06
  8. 小滿(四月中)5 2122日: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飽滿,因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月支:巳〗
    §
    寧曦談「小滿」
    https://youtu.be/TUdKII9Gqn8
    2022/05/22
  9. 芒種(五月節)6 56日:穀物禾本作物成熟,開始秋播,如晚穀、黍、稷…等。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黃梅季節,連綿陰雨;而華南地區的梅雨季節即將結束,轉變為午後雷陣雨,天氣逐漸乾熱。〖月支:午〗
    §
    寧曦談「芒種」
    https://youtu.be/oI9asgxd06Q 
    2022/06/06
  10. 夏至(五月中)6 2122日:陽光直射北回歸線,白天最長。開始進入炎熱季節;萬物生長最旺盛,雜草害蟲也迅速滋長。〖月支:午〗
    § 簡單生活談「夏至
    https://youtu.be/u1bi-2xKR9E 2022/06/20
  11. 小暑(六月節)7 78日:正值初伏前後,天氣很熱但尚未酷熱,忙於夏秋作物的工作。〖月支:未〗
    § 傳統文化談「小暑」
    https://youtu.be/k2NM-CZgq_4 2021/07/02
  12. 大暑(六月中)7 2324日:正值中伏前後,一年最炎熱時期,喜溫作物迅速生長;雨水甚多。〖月支:未〗
    §
    寧曦談「大暑」
    https://youtu.be/z3tI7VY0Z1U
    2021/07/22
  13. 立秋(七月節)8 78日:秋天開始,氣溫逐漸下降;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開始移栽。〖月支:申〗
    §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談「立秋」
    https://youtu.be/XkuvLHbNS1s
    2016/08/08
    § KQES西雅圖華語公共電臺)談「立秋」
    https://youtu.be/GkL0FZTMuto
    2021/08/05
  14. 處暑(七月中)8 2324日:氣候變涼的象徵,表示暑天終止,夏日酷暑已經到了盡頭。〖月支:申〗
    § 楊明霞中醫師談「處暑」
    https://youtu.be/WsApNypkwbY 2021/08/23
  15. 白露(八月節)9 78日: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月支:酉〗
    § 簡單百科談「白露」
    https://youtu.be/eAi8R6VMKy8 2021/09/10
  16. 秋分(八月中)9 2324日: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北方秋收秋種。〖月支:酉〗
    § 寧曦談「秋分」
    https://youtu.be/zlllnw35EcU 2021/09/23
  17. 寒露(九月節)10 89日:天氣轉涼,露水日多。〖月支:戌〗
    § 寧曦談「寒露」
    https://youtu.be/mo_f1Hq_v0A 2021/10/08
  18. 霜降(九月中)10 2324日: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所以叫霜降。南方仍可秋收秋種。〖月支:戌〗
    § KQES
    西雅圖華語公共電臺)談二十四節氣 「霜降」
    https://youtu.be/-5x43V1tuUI
    2020/10/25
  19. 立冬(十月節)11 78日:冬季開始,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作物收割之後要收藏起來。〖月支:亥〗
    § 寧曦談「立冬」
    https://youtu.be/q0lv2vux–c 2022/11/07
  20. 小雪(十月中)11 2223 氣溫下降,黃河流域開始降雪;北方已進入封凍季節。〖月支:亥〗
    § 寧曦談「小雪」
    https://youtu.be/ZWLJgAr6TWc 2021/11/21)
  21. 大雪(十一月節)12 78日: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而北方已是萬里冰封。〖月支:子〗
    § 寧曦談「大雪」
    https://youtu.be/QkrBmIQ9g9s 2021/12/06
  22. 冬至(十一月中)12 2122日: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月支:子〗
    §
    寧曦談「冬至」
    https://youtu.be/jaG5pVICszo
    2021/12/20
  23. 小寒(十二月節)1 56日:開始進入寒冷季節。冷氣積久而寒,大部分地區進入嚴寒時期。〖月支:丑〗
    § 寧曦談「小寒」
    https://youtu.be/Fp24q4BsMnw 2023/01/05
  24. 大寒(十二月中)1 2021日: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大寒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月支:丑〗
    §
    寧曦談「大寒」
    https://youtu.be/fMbHX_-5p1Q
    2022/01/20

top】【main

第 01節氣: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打春」,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每年陽曆 2月 4日~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
古人將立春定為 24個節氣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點時仰望星空,可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北,即方位角 45度的地方,古人稱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
https://youtu.be/cKirEqJ5mfQ (2014/02/24)
§ 雨水
https://youtu.be/LrYzaIef40A (2014/04/24)
§ 驚蟄
https://youtu.be/SG-dhFpzzEI (2018/03/07)


top】【main

第 04節氣:春分

春分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於黃經(太陽經度或天球經度)0°(春分點)為春季 90天的中分點,公曆日期約略落於每年的 3月 21日前後。太陽到達春分點的日子,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 賞櫻(三峽·熊空·大熊櫻花林)
https://youtu.be/Ys46QjZwCcs (2020/01/25)
§ 春分
https://youtu.be/HR3A7_F73t4 (2014/02/24)
§ 清明
https://youtu.be/kK2ksU2qT10 (2014/02/24)
§ 穀雨
https://youtu.be/xEntA2KK3rM (2014/02/24)


top】【main

第 07節氣: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標誌著夏天的到來,一般約在每年的5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 45°。
§ 立夏
https://youtu.be/n99Wmqn22tw (2014/02/24)
§ 小滿
https://youtu.be/IBXyi7ZmFmA (2014/02/24)
§ 芒種
https://youtu.be/eFB445Cgaik (2014/02/24)


top】【main

第 10節氣: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於在太陽到達黃經 90°時,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以北白晝最長。每年 6月 21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 90°時開始。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西元前 7世紀,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這一天稱作「夏至」。
§ 夏至
https://youtu.be/kRmzYE98NgQ (2014/02/24)
§ 小暑
https://youtu.be/co_nLbT49sU (2014/02/24)
§ 大暑
https://youtu.be/pqizrKCS8UE (2014/02/24)


top】【main

第 13節氣: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 陽曆每年 8月 7日或 8日太陽到達黃經 135度時,為「立秋」。
§ 立秋
https://youtu.be/DSOt_guMhVs (2014/02/24)
§ 處暑
https://youtu.be/zsQYvrPEVro (2014/02/24)
§ 白露
https://youtu.be/2YG788gwo2g (2014/02/24)

§ 清朝勘輿師蔣大鴻16161714)在「天元五歌」中轉述勘輿大師楊筠松(尊稱:楊救貧|834900)的口訣:「古來天子七月葬,士庶踰月禮不曠」。
為何帝王往生後要予以暫厝,等到七月再入葬呢?
一直到了明朝1368/01/231644/04/25)篤信風水地理的皇帝朱元璋1328/10/211398/06/24),避免庶民共同分享「天時」與「地利」而與皇室爭利,因此對外散播七月是不祥之月來愚民;並頒佈的「皇曆」農民曆,將許多大吉之時、日,改為大凶、大耗之日,從此七月這個吉月就專為皇家所用。
明朝,皇帝除沿襲古代天子葬於七月之俗,登基也多選在七月。
七月是申月,取其在田有「上得天時,下得地利」,故申月實為大吉月份。
§ 白露來臨於秋分之前;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凝而為露,故名白露。白露水,卡毒鬼:白露雨水性毒。白露大落大白:白露日下大雨,二期稻大部分會白穗。八月八落雨,八個月沒乾土:八月初八下雨,占長雨。
§ 農業諺語:白露
https://youtu.be/2YG788gwo2g 2014/02/24
§ 原創生活視頻:白露
https://youtu.be/DoZyGCJr9zM 2015/09/08


top】【main

第 16節氣: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是於黃經 180°(秋分點)陽曆每年 9月 23日前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陰曆八月中,解見秋分」、「分者平也,此當90日之半,故謂之分。」分就是半,這是「秋季 90天」的中分點。
§ 秋分
https://youtu.be/X_msj2w0uH8 (2014/02/24)
§ 寒露
https://youtu.be/df7FrNX-We82014/02/24
§ 霜降
https://youtu.be/2AUAuyRX28Y (2014/02/24)

§ 寒露來臨於秋分之後;斗指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欲凝結,故名寒露、白露水。寒露風:「白露時下雨則寒露時會颱風,九月颱,無人知。」
九月本非颱風季節,大家防颱的心理都已鬆弛,故若有颱風常會令人措手不及。九月九,風吹滿天咆哮!九月風大,是放風箏的好季節。
§ 參考小品:
https://youtu.be/Itj5Q7LPi-M (2019/09/26)


top】【main

第 19節氣: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在 11月 6-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農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 立冬
https://youtu.be/HL5DlxHEWrM (2014/02/24)
§ 小雪
https://youtu.be/JvZRmT0zbA4 (2014/02/24)
§ 大雪
https://youtu.be/dVLnprOv_Rc (2014/02/24)


top】【main

第 22節氣:冬至

冬至是太陽到達黃經 270°,當日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又稱冬節賀冬。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晝長相反。北半球冬至一般都在西曆 12月 21日到 12月 23日之間;華夏曆法用冬至所在月來定義十一月
§ 冬至
https://youtu.be/mWGdtH52du0 (2014/02/24)
§ 小寒
https://youtu.be/ExMLCO35mSk (2014/02/24)
§ 大寒
https://youtu.be/aVtZ2mMfv2I (2014/02/24)


top】【main

古早記憶

街頭零食童玩與咁仔店


main

街頭零食

¶ 龍鬚糖製作
https://youtu.be/jeUOthsDijg(2019/07/13)
¶ 糖畫
https://youtu.be/IRDAcUxeKJM (2016/02/25)


top】【main

童玩與咁仔店

¶ 童玩專賣店 (2015/09/11)
https://www.walkerland.com.tw/article/view/89896
¶ 北部最大的咁仔店
http://www.ri-rongs.com/index.php
¶ 新竹的咁仔店 (2017/10/15)
https://udn.com/news/story/7188/2757453
¶ 基隆的咁仔店 (2020/03/11)
http://suni.tw/keelung-food7/
¶ 台中~台東的咁仔店 (2018)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1340
¶ 南港的咁仔店 (2016/11/01)
http://tzucolorhous.blogspot.com/2016/11/blog-post.html
¶ 北港的咁仔店 (2014/09/11)
https://strangerckbe.pixnet.net/blog/post/194814097
¶ 高雄的咁仔店 (2013/11/15)
https://blog.xuite.net/ca062/blog/150058525
¶ 屏東的咁仔店 (2008/09/23)
https://bellbill.pixnet.net/blog/post/22560791
¶ 花蓮的咁仔店
https://ga.talk.tw/Article.aspx?Article_ID=137 (2016/02/18)
¶ 恆村的百年咁仔店歇業 (2017)
http://ptdoc.aeweb.com.tw/article-detail.asp?item=12&doc_id=8409


top】【main